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手游保卫莫斯科攻略_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详细资料大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手游保卫莫斯科攻略_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1.第二次世界大战Second World War游戏攻略 操作步骤如下
2.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Second World War游戏攻略 操作步骤如下

游戏进入故事模式之后,最开始强制从简单难度开始,玩家必须将全部战役(地图)挑战过后,才能开启下一级的难度。而在随机模式下,游戏为玩家提供简单、普通、困难和疯狂几个等级的挑战,根据难度不同,获得的战争点数也不同。

游戏的每一个战役都以二战真实战役为背景,其中自然不缺乏莫斯科保卫战、偷袭珍珠港等二战史上著名的战役。进入每一关之前的文字介绍都令玩家重温到那个年代的战火硝烟和使命的荣誉感。

经典的战略游戏类型,以系统配置的据点为基础,随时留意我方各个基地的状态和敌军动作,针对不同情况派出不同兵种不断占领敌人的据点,直至将地图上所有据点全部插上我军的旗帜,迎来胜利。

游戏全程触摸操控,点击据点便开始制造单位,再点击一次地图上的据点,该单位就会行动到此处,如此简单的游戏方式正是战略类游戏最受玩家推崇的地方。

不同据点的最大军事值不同,能够生产的单位也不同,积累势力的速度也不同,在战斗打响后首先将重点目标放在比较重要的军工厂、码头、港口或飞机场,合适的时机甚至要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据点,才能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占据主动。飞机、坦克、步兵三种不同的单位会不同程度地对据点造成消耗,认真观察并记住这一点,合理安排不同的军事单位。

保卫有时候比进攻更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据点,一旦失守,很可能会遭受更大压力,令战争陷入僵局。

花费的时间越短,获得点数就越高,评价也越高。利用点数可以购买到一些战略性武器或兵种:比如区域导弹、核弹和伞兵,善用这些购买的单位,可以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或者一击制胜。

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1.西班牙到莫斯科

苏联著名导演、编剧尤里奥泽罗夫执导了多部战争片,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爱国三部曲》《解放》《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本文简要介绍了奥泽洛夫及其《保卫国家》三部曲。

尤里奥泽罗夫(1921.1.262001.10.16),苏联著名导演、编剧。出生于戏剧世家。1939年,他进入卢纳查尔斯基艺术学院。卫国战争爆发后,他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速成班。毕业后作为联络官参加了卫国战争,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他于1945年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被授予红旗勋章和功勋人物的艺术家因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奥泽洛夫有很多作品。他的**《竞技场》和《儿子》获得了威尼斯**节大奖。他还为慕尼黑奥运会和苏联奥运会制作纪录片。在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爱国三部曲:《解放》《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其中《解放》甚至被视为苏联二战**的巅峰之作。作为《解放》的续作和补充,1977年的《自由战士》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伟大的爱国主义三部曲》和《自由战士》不仅是世界**史上的名著,而且对**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解放》——苏联二战**的巅峰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莫斯科**制片厂从1971年开始,历时4年拍摄了这部杰作《解放》。这部**由尤里奥泽罗夫执导,尤里邦达列夫编剧,在苏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拍摄。苏军动用了3万名士兵、1万辆坦克、1000架飞机和无数弹药。055-79000创下了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的世界纪录,堪称苏联乃至世界**史上耗资最大、规模最大、最全面细致的作品。

055-79000共五集,分别为《解放》《解放》《炮火弧线》《突破》《主攻方向》,总时长约八小时。影片从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开始,跨过第聂伯河解放基辅,再到1944年巴格拉季翁战役,然后挺进东欧解放波兰,最后以柏林战役结束。时间跨度很大。有大量苏军、德军的普通士兵,也有二战各国的高层人士。群体形象丰富而生动。除了描写正面战场,影片还展示了同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阵地转移,法国地下组织对**院的袭击,以及;瓦尔基里行动,德黑兰会议等等。

标题《柏林之战》有三层含义:解放被纳粹占领的苏联领土,解放被纳粹占领的东欧,将欧洲从法西斯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整部**也试图将反法西斯战争表现为一场正义使命驱动的战争,但在影片的结尾,写下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二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然后就是参战国家的死亡人数,这让影片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结尾,无名战士墓上刻着的那句名言出现了:你的名字不为人知,你的成就永存。

本片是东欧国家电视台每年5月9日播出的保留节目,也深深影响着史诗片的拍摄,堪称全景史诗的代表作。90年代中国的《最后一击》镜头可以明显看出影响。

二。《解放》——史诗延续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奥泽洛夫导演了另一部战争史诗《大决战》。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涉及约五千名士兵、近万人、二百五十名演员和二百零二名摄影师。虽然规模不到0.755-7.9万,但也是杰作。

《莫斯科保卫战》分为两集,分别是《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时长近六个小时。影片从苏德战争爆发开始,到德国迅速占领大量苏联领土,再到保卫莫斯科的全过程。影片自然以莫斯科保卫战本身为重点,但同时也提到了很多史实,塑造了很多真实人物。如布列斯特要塞战役的史实,红场阅兵,以及著名女英雄丹娘和步兵司令彼得罗夫斯基等人物。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斯大林影片中的s形象与传统形象大相径庭,对当时苏联高层的瘫痪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人们明白苏联在战争前期的战败不仅仅是因为纳粹德国美国的背信弃义和突然袭击,也是因为苏联本身。

这部**被选为1986年苏联最佳影片,并被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lt;2015上海国际**节上。

三。《莫斯科保卫战》——最后的纪念碑

奥泽罗夫导演的《侵略》上映于1989年,当时是苏联解体前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意识形态摇摇欲坠,但**仍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量的装备和部队参与了演出,摄影师有几百人,总片长还是三个多小时。

055-79000着重描写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突出了这场战役的悲剧性和反法西斯的神圣性,被誉为二战的转折点。气势磅礴的场面中还有一种浓浓的悲壮气氛,这与苏联即将解体不无关系。影片在讲述苏德两军的同时,还塑造了西班牙***、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形象。由于戈尔巴乔夫带来的政治松动这部**还披露了许多未披露的内幕,如赫鲁晓夫他的儿子因误杀朋友被降级为二等兵并被派往前线。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台风战役》成为苏联**全景战争史诗的绝唱。

四。结论。

奥泽罗夫导演的《保家卫国》三部曲是世界**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全景战争史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部**的拍摄艺术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学习了奥泽罗夫的拍摄艺术美国**中全景战争片的拍摄。可以说,奥泽罗夫和他的爱国三部曲是世界**史上不朽的丰碑。

2.西班牙到莫斯科多少公里

年世界公路里程排名如下:

1.国内13.65万公里。

2.美国75238公里

3.俄罗斯3万公里

4.加拿大17000公里

5.西班牙长15152公里。

6.德国12800公里

7.法国,11100公里

8.日本7803公里。

9.意大利6700公里

10.墨西哥境内6279公里

从上面的排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以超过13万公里的数据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美国。可见中国有多强大美国的基础设施是和祖国的进步分不开的。

3.莫斯科到西班牙飞机几个小时

中国直飞西班牙每周有两班从马德里飞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由空客340执飞。从马德里到北京的飞行时间是11个小时。途经西班牙、法国、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4.西班牙到莫斯科机票

I,团队历史

西班牙男人美国足球队是一支传统的欧洲球队,曾三次获得欧洲冠军,并在2010年赢得了南非世界杯。近年来,斗牛士军团经历了低迷,他们渴望在2022年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上重新崛起。

历史上西班牙队参加过15届世界杯,2008-2012年西班牙达到巅峰。在教练博斯科的带领下,西班牙队建立了一支传控王朝并在2008年获得了欧洲冠军。2010年南非世界杯,西班牙在出线后接连击败葡萄牙、巴拉圭和德国,最终在决赛中通过加时赛击败荷兰,获得球队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的2012年,西班牙队卫冕欧锦赛。那时,斗牛士军团

然而从那以后,西班牙队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了。2014fifa世界杯在西班牙遭遇滑铁卢,小组赛被荷兰队1-5击败。最后卫冕冠军意外出局。2008年俄罗斯世界杯,西班牙因为点球大战不敌俄罗斯,无缘八强,进入淘汰赛。随着哈维、伊涅斯塔等核心球员的退役,布斯克茨、拉莫斯等球员也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尾声,西班牙开始了漫长的重建之路。

二、团队教练

前巴塞罗那教练恩里克于2008年11月再次执掌西班牙国家队。他刚上任时,非常依赖皇马球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拉莫斯可以我无法摆脱伤痛。阿森西奥和伊斯科在俱乐部的出场时间日益缩减,而皇家马德里球员逐渐淡出恩里克的视线。

在去年欧锦赛上,恩里克没有我甚至不能从皇家马德里招募球员。相比之下,今年国联西班牙主场迎战瑞士,恩里克安排了6名巴萨球员首发,达到了斗牛士军团巅峰时期的水平。经过恩里克多年的打磨,现在的西班牙深深的属于他的品牌,当然还是继承了传统的西班牙传控流。

三、球队主力

现在这支西班牙球队,他们最强的点在于中场。中圈提速也是球队最大的战术特点。中场聚集了布斯克茨、佩德罗里、陈嘉炜、科克、罗德里戈等球星,他们往往能通过强大的控球能力控制中场的控球权。他们在中圈附近的三传两落之间突然提速,通过快速传球向纵深发展,给对手腹地带来进攻威胁。

在这个优秀中锋日渐凋零的时代,莫拉塔凭借自己更加全能的技术在豪门中打了个翻身仗。反而9号位成了西班牙的优势。真正困扰恩里克的是两翼的选择。前17场国家队比赛打进12球,后7场遭遇球荒。费伦托雷斯状态堪忧。

四。外出情况

本届世界杯,西班牙队所在的E组也可以称为死亡之组。德国日本都挺强的。西班牙不确定是否要在小组中突围。

第五,日程安排

11月24日00:00,西班牙vs哥斯达黎加

11月28日03:00西班牙vs德国

12月02日03:00日本vs西班牙

5.西班牙莫斯科中央陆军

身高臂展:2m08221cm。哈塔耶夫是俄罗斯男子篮球运动员。目前为莫斯科中央陆军工作。哈塔耶夫2013年参加NBA选秀,第二轮第58顺位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进入联盟三个赛季,场均5.8分4.6篮板1.0盖帽1.1助攻。

6.西班牙到莫斯科飞多久

从俄罗斯到西班牙有4163公里。

西班牙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是山脉。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是中国的最高点,中国的最高点是海拔3478米的穆拉森山。中国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个群山环绕的闭塞高原,约占全国的3/5,平均海拔600-800米。在北部,有从东向西延伸的坎塔布里亚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

7.意大利到莫斯科

俄罗斯和意大利不是同一个国家。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横跨两大洲,国土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由194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是俄罗斯人。1992年4月16日,第六届人民俄罗斯国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其历史名称;17日,最终决定使用两个官方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地位平等。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国土面积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24万。主要的民族是拉丁美洲人。史前时期意大利半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15世纪,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民族主义在18世纪开始觉醒。19世纪意大利复兴运动兴起,撒丁王国开始逐渐统一南北。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完成复兴。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8.西班牙到莫斯科机票价格

俄罗斯和西班牙是不同的国家。

俄罗斯,简称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它是一个半总统制联邦共和国,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境地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和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位于亚欧大陆北部,陆地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由194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是俄罗斯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7.7%。

西班牙王国,简称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临比斯开湾,东北与法国和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为邻。该领土还包括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和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

2010年到2010年,只能说18年世界杯西班牙所有球员状态都不好。在小组赛出线,进入16强后,他们打得很艰难。达到八分之一制后,他们又遇到了东道主俄罗斯。最终双方在120分钟内1-1战平。西班牙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俄罗斯,这是西班牙不擅长的。自2010年赢得世界杯以来,它的状态一年比一年差,直到。

9.莫斯科到西班牙的火车

西班牙距离波兰约2160公里。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面积50.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三大国。人口:3940万。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它是一个位于中欧的民主共和国,由16个省组成。它东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相连,[1]与立陶宛和加里宁格勒接壤,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东北部的一块飞地,西接德国,南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基本介绍 名称 :莫斯科战役 地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 时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结果 :苏联守住莫斯科,德军闪电战失败 参战方兵力 :数据均始于1941年10月1日

德军约100万人及各型枪炮

苏联红军约125万人及各型枪炮 伤亡情况 :德军伤亡大约581900人

苏军伤亡大约65万人 主要指挥官 :德军:博克、古德里安、霍特,苏军: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背景,德军方面,苏军方面,过程,发起战役,顽强抵抗,再次进攻,苏联反击,结果,影响,争议,苏军精心布防,苏军领导干部早期存在溃逃现象,德军无法望见克里姆林宫,1941年的冬天并不很冷,纪念, 背景 德军方面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 1941年9月,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的攻势被遏制,始终无法突破苏军在列宁格勒接近地的防御,故将集团军群配属的大部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调往莫斯科方向。) “台风”作战的计画,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画都由希特勒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苏联红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博克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苏联军队。德军计画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苏联红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苏军方面 自7月起,苏联 *** 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由于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在远东地区认定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所以苏联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 另外,苏联还使用坦克伏击战,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卡图科夫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过程 发起战役 根据“台风”计画,德军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联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13日,苏联红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苏联红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联红军58万人。苏军只有85000人突出德军防线。 但实际上,由于希特勒坚持中央集团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向南进攻乌克兰,导致了德军在1941年9月30日才放下手来将目标瞄准莫斯科,这实际上为苏联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赢得了时间。 在十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结束了对维亚济马一线的苏联红军的围歼,此时朱可夫有抽调了一批新部队,前往莫斯科。这时,秋雨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苏联红军的防守,双方的许多作战车辆都陷入泥泞中了,还有部分车辆需要坦克拉出。(并不是某些资料说在十月初期下了大雪) 顽强抵抗 保卫莫斯科的海报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 1941年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重新编成了第5集团军,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1941年10月17日,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员。同日,根据朱可夫的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则在原第10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并想方设法抽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迅速重建了第5、16、43、49四个集团军,但总兵力依然只有9万余人。他还特别注意将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派到莫斯科的各主要方向上去。其中,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开往沃洛科拉姆斯克,列柳申科的第5集团军在莫扎伊斯克,叶菲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在纳罗福明斯克方向,43集团军在小雅罗斯拉韦茨,49集团军在卡卢加等地展开防御。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0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联红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莫斯科疏散许多 *** 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 莫斯科外围,德军步兵每师减员达三分之一 1941年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 1941年10月23日,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剩余部队突出重围,但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依然紧追不舍,并于29 *** 近莫斯科左翼重要军工城市——图拉。由于第50集团军的红军战士和图拉民兵的坚守,德军始终无法突破图拉防线,这使得德军的右翼大大延长,导致其在战线中部无法以足够的战术密度作战。 11月初,莫斯科苏联红军又得到了10万人,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的补充。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当时纳粹德国军队已经到达,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史达林于1941年11月7日在红场举行阅兵典礼并发表著名演说,他说道:“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当天苏联所有广播站都播放了这次演讲。 而原本是在11月7日10点准时阅兵,但在后来提前至1941年11月7日的8点10分。这一次阅兵是有巨大意义的,苏联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苏军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联红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再次进攻 11月后,莫斯科地面的积雪近1米厚,为了不被德国空军发现,部队沿最短的路径开路,而开路工具也是最简单的,是马拉压路机,并设定了分流点,道路两旁竖起了2-3米高的雪堆,还将汽车漆成白色,这样便很难让高空侦察机发现。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于是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宁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线;他们的部队绕开伊斯特拉水库,占领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他们突破了图拉防线,但被一支苏联红军中队拖了几个小时。 苏联红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联红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941年11月16日到12月5日这段时间内,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据说,霍普纳推进了工程营机车兵,在1941年11月30日冲进一个距离莫斯科中心只有8公里的郊区,关于这件事,有一种说法是机车兵全部阵亡,另一种是说他们很快都撤退了。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而苏联红军则士气高涨。 对莫斯科的苏联红军而言,情形则恰好相反。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此时朱可夫要求史达林将预备队第10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转隶给西方面军。此时,苏军的实力是,总兵力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虽然德军兵力要多于苏军,但由于其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线并不稳固。 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史达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画。苏联红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苏联反击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电史达林下达反击命令,当晚,史达林下达反突击的命令。但这没有引起德国的注意。 1941年12月4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根据所获情报得出结论:苏联没有能力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0集团军首先转入反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德军装甲集群侧翼遭到强烈打击,进攻的苏联红军迫使他们向克林方向撤退。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图拉的古德里安部决定退回原来的防线。 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 12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位置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后退”。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虽然是由于他的固执,才会使这个战役走到了惨败的边缘,可是也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不肯撤出苏联或是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 希特勒的计画与拿破仑不同,不是全线撤退而是向后方运动,将原前进的补给线都变成了抵抗据点,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苏联红军收复了卡卢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宁也被苏联红军收复。东南方向,苏联红军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莫斯科会战结束,苏联红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德军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15000辆汽车和大量其他装备。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2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苏联红军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苏联红军的态势恶化。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1942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伤亡人数达50万人,被苏联红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而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却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在反击战中,由于莫斯科的一些大型工厂的撤离,使得苏联红军在反击中出现了弹药不足的情况,使得苏联红军的反击被迫中止,不然也许会歼灭更多德军。 结果 苏联红军以巨大人员损失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别廖夫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 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低落,在冬季战局中,35名高级将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停职、博克元帅被取消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由克鲁格取代,霍普纳被开除军籍,剥夺身穿军装和领取养老金的权利,古德里安上将被停职,直到1943年2月重返部队,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或停职。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这些人员的损失不可估量。 此后展开了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 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史达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画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著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争议 苏军精心布防 一些历史著作称,史达林对德军闪电进攻莫斯科缺乏足够的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显得猝不及防。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回忆说:虽然史达林当时确信德国人会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严密布防、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到来的打算。 1941年10月12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白俄罗斯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为了日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还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近105公顷的森林用来拖延德军的脚步,高层建筑上设有大量防空炮,半空中设有大量防空气球,晚间城市城市实施戒严和灯火管制,并事先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捷运”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定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推猜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著名景点。 有鉴于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曾预言:如果德军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们的将是类似“史达林格勒保卫战”那样的人民战争。纳粹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得精疲力尽,最终来自远东的苏联援军赶到,德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在1943年就提前结束了! 苏军领导干部早期存在溃逃现象 苏联官方拍摄二战影视作品显示,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行动,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很快就被拱手送给德国人了。城内很快便乱成一糟:捷运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们首先仓皇逃离出城。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困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不复存在。 德军无法望见克里姆林宫 大家普遍认为,当时德军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处进攻受阻,不过已经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毗邻洛布尼亚的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有传闻说,当时德军将军们登上钟楼,拿望远镜远眺克里姆林宫。应该说,这个传闻听起来极具可信度。可实际情况,只有在睛空万里的夏天方能从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远眺克宫,在飘雪的冬季根本办不到。 1941年12月2日,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威廉·希列尔曾煞有其事地报导说:据他了解,当天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并从那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塔楼。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从希姆基也是无法远眺克宫的。更何况当天德军第258师并未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德军档案库里也没有找到该师攻占希姆基的证明材料。 1941年的冬天并不很冷 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 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还多次下过雨,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 真正严寒(零下40度)的降临是在1941年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在那时,德军士兵只能围在篝火旁,燃烧宝贵的汽油。 博罗季诺之战中的德军溃败 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一场关键战斗。一些著作将这场战斗描述得非常惨烈。事实情况却是,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 1942年1月21日,俄罗斯人与法国人时隔130年之后在博罗季诺战场再次相遇(1812年夏,博罗季诺会战,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军入侵俄国,在博罗季诺曾与俄军进行过一次恶战)。这些法国士兵其实是德军的法籍雇佣军,总计2452人。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博罗季诺,阻止住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军元帅冯·克鲁格在向雇佣军们做战前动员时说:“要像拿破仑那样英勇战斗!”事实上,这支雇佣军根本不经打,几天内便被彻底击溃:一半士兵阵亡,数百人被俘,余者带着冻伤被遣送后方。 其实,早在1941年12月16日,惊讶于德军溃逃的希特勒曾发布一道类似史达林当年签署的死命令:“不许后退!”,“坚守阵地至最后一名士兵战死”,并威胁称如果溃逃,将枪毙负领导责任的师长。但希特勒的强硬态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使得德军有序的撤离,并巩固了防线。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策》一书中写道:“希特勒已经意识到,部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结果不出希特勒所料:仅仅3年半之后,苏联红军便攻入了柏林…… 纪念 苏联于1965年授予莫斯科英雄城市的称号,以纪念战胜纳粹德国20周年。此后每年都有例如阅兵等纪念活动。 2004年12月7日,身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服、装备当时武器的俄罗斯军人在莫斯科郊外重演了63年前阻击纳粹德国军队的莫斯科战役。参加这次表演的有2500名俄军官兵以及30多辆T-34坦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二战幸存老兵观看了表演。

标签: 莫斯科 德军 苏联